第十三章 公元315年 江南初定 2(1/2)

作品:《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第十三章公元315年江南初定2

刘琨皱着眉,思索着。如佳就想缓和一下气氛,就道:“听说江南传来了好消息。”

刘琨一听眉头舒展很多说:“是啊,司马丞相基本平定了江南,我军腾出一支十万大军。”

“十万大军。”如佳心中讥笑。

原来经过数年的讨伐,江南整个地区基本平定了司马睿的反对派。平乱的元帅是王敦。王敦依靠得是陶侃、周访两位老将,王敦在平定反对司马睿的势力时,全力拉拢这两位老将。像去年陶侃曾一时大意,打了一个大败仗,司马睿扒了陶侃所有的官衔。可是王敦却全力支援陶侃,再招募人马,由陶侃以平民身份领军。

可是基本平定反对派之后,司马睿只重视王敦一人。王敦也马上跟陶侃翻脸,在宴会上几次想摔杯杀掉陶侃。左思右想还是怕陶侃的部下联合周访作乱,才没有下手。可是王敦把陶侃封到广州,把周访封到梁州,(湖北最西北部),从此老将陶侃只能去广州‘搬砖’。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一百块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难担大任。”

数年后,王敦死后,陶侃崛起。可是那时他都70多了。唐德宗时将陶侃、周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陶侃又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而王敦却把最重要的州,派王氏子弟来做刺史。司马睿更信任以琅琊王氏和荀氏为首的大士族,当然一一应允。

到了司马睿建立东晋时,被称为“王马共天下”。注意,可是王在前。司马在后。琅琊王氏只是第一代东晋门阀,“王马共天下”没有几年。东晋四大门阀崛起,首先是自家的努力和机遇。但是他们之间也有一定的继承性。第二代门阀庾亮家族和王氏有长期的联姻;第三代门阀桓温和庾氏关系密切;而第四代门阀谢氏曾经是桓氏的‘恩主’。

东晋建国极不自信,防着胡人。几乎不接受胡人的投降。还得防着低等士族,成了彻头彻尾的大士族统治。

当然东晋也曾接受氐族姚襄的投降,可是比不接受还悲催。老防着人家,还主动攻打人家,竟被人家打跑了。

东晋统管淮南好几个州,但基本以荆、扬两州立国。王敦撵走了陶侃,就请堂弟王廙做荆州刺史。这小子也有必要说一下。

王廙在当时号称字画双第一,(王羲之是他的学生)。王廙喜欢在画上提笔写诗。虽然在他之前也有人偶尔这么做。但王廙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而且影响极大。从他往后,我国的字画就分不开了,有时字比画还重要。以至于平民画家字写得不好,就拿不出手。影响了我国绘画艺术的提高和普及。

陶侃被派到广州当刺史,每天早起往屋子里搬砖(瓦),晚上搬出去,天天如此。别人问为什么,五十大几岁的陶侃说:“还要留着身体规复中原。”落泪啊。

大士族阶级老以为他们是赋税的主体,国家好像沾了他们的便宜。山河破碎。他们岂能身免于难。其实任何人都沾了国家繁荣昌盛的好处。

寒士出身的人更能与国同呼吸,可是他们的声音没有力量。

刘琨一提到江南就兴奋起来,如佳好笑的说:“司马睿和王敦打了这几年战。没有一场是平乱,他们只是在消灭不听他们话的晋朝官员。像周馥、华轶,能是乱臣贼子吗?杜曾、杜弢等民军也是被必反的。但司马睿、王敦这样做,客观上还是增加了他们自己的力量,使内部统一号令。对抵御北方敌人是有帮助的。而我们就太缺乏进取精神了。”

本来还有些兴趣的刘琨又不高兴了。司马睿能有今天,是离不开荀、王两大士族对他的支持。荀藩在中原立行台(临时政府),却奉司马睿为盟主,使司马睿的军事行为有了合法性。可荀藩却一直不承认刘琨在中原的力量,使刘演、魏浚、郭默等没有号召力。很难发展。

刘琨喝了杯茶说道:“当年送还石勒的母亲和家人,其中有石勒一个侄儿叫石虎。如今已是石勒手下第一猛将。”

如佳笑了:“怎么,你后悔了吗?”

刘琨也笑了:“不是。我是想说。石勒现在变了,他现在三天两头往裴宪、荀绰家里跑。好像人家放个屁都是香的。整天对裴宪、荀绰赞不绝口。我看他这是老虎挂佛珠,专门做给幽、冀的太守们看的。石勒还命石虎迎娶了你的侄女。”

如佳觉得好笑,大士族家就是好混日子,各派都要拉拢。从前,前汉偷袭晋阳得手,将堂叔崔纬掠走,却马上被刘聪封了太傅。这时自己又和石勒成了亲戚。

这一年,司马睿依靠以琅琊王氏为主力的北方士族的帮助下,基本平定荆州地区,使扬州和荆州连成一体,为东晋建国奠定了基础。从三国的历史看,南方政权一定要占有长江上游的荆州(湖北等地),此是其立国之本。后世的南宋,甚至太平天国也都不例外。

永嘉之乱后,衣冠渡江,扬州激增一倍,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最新章节第十三章 公元315年 江南初定 2,网址:https://www.wx74.net/154/15414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