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第 57 章(2/3)

作品:《文学入侵



何云鹏愣了,挠了挠平头,“我来之前调查过啊,边防大楼,不是紧建在界碑后边的吗?”

“对了,界碑呢?我们开过来这么久,刚刚眺望了一阵,都没看见界碑。”

跟当地的政府部门委派来领路的边防公务员咳嗽了一声:

“我们还要再往前开五十公里。”

“啊?”汽车兵说,“可是,再往前开五十公里,根据gs显示,我们就深入印度境内了啊。没打招呼就过去,不会出事吗?”

“没事的,你们只管往前开。”

果然,又往前开了五十公里,他们才看到了一座雄立于边境线上的边检大楼,外面站着值岗的战士。

这座大楼看起来就是崭新的,似乎刚建成没多久。

听到他们是进印度执行任务的军人,边检大楼里的工作人员都热情地迎了出来。

雪山脚下的风,即使是夏天,也带着一些凌冽。

一行人进了边检大楼,修整了一下,喝茶吃饭。

准备参观一下中印边境,但是绕着这座边检大楼转了一圈,还没看到界碑。

正在此时,门外忽然闹腾起来,一行浑身脏兮兮的,穿着不合体的传统服饰,肤色和相貌看起来就不像中国人,而在中印之间的“外国牧民”,正在叽哩哇啦揪着边检大楼的负责人说着什么。

“怎么了这是?需要我们帮忙不?”何云鹏问。

边防摸摸鼻子:“不算啥大事。”没有仔细地向他们诉说。

等好好休息了一顿,何云鹏一个是受王勇委托,一个也是根据国家的意思,拖延一些时间,不用急着入印。

于是带着一行人,在附近悠闲地逗留观察了一阵子。

白天,他们出去转了转,算是带着乖巧的“小姑娘”张玉玩。

晚上,他们直接住在边防大楼。

因此,没几天,他们就发现了一个奇景:

会移动的界碑。

每次他们白天去看,界碑还在边检大楼不远。

等晚上经过,界碑就消失了。出现在离中国边境几公里远的印度村子里。

而天天地,当地的乡政府都要往边防处“送”一群不服气的牧民过边境,回印度村子。

战士们起了好奇心打听。

边防处看这情况瞒不下去,没有办法,只得私下告诉他们,前两年,某一天,边防所在这个中印交接的乡,乡政府办事处,来了一群藏族同胞。

他们很不服气地质问当地乡政府,搞新农村,搞牧民定居政策,凭什么不给他们修房子修路修学校,造水造电?

边防苦笑着说:“当地乡政府本以为是执行处的疏忽,结果,乡政府派了人去当地一查看,都傻眼了。”

原来边防大楼附近的乡里,有一些村寨,横跨中印两国。

可能隔着一条小河沟,东边的村子在中国,西边的村子就算是印度的。

两边的村民同文同种,境遇却大不一样。

小河沟东边的中国村落,据边防说,前些年刚刚搞了牧民定居工程,加上前些年的新农村,因此是齐刷刷的水泥小平房,路也是水泥路,两边修着电线柱,还有太阳能。

家家户户不说富裕,但起码的通电通自来水,起码的家具家电都是有的。

乡里还建有小学、卫生站,有老人堂。

乡民,穿得都虽然老土,但看起来都是现代人。

西边的村落,就完全不一样了。

全是土坯房,低矮的茅草屋,帐篷。

居民们黑瘦,穿着脏兮兮的藏袍,发丝散,乱身上满是泥垢。

一群似乎活在三、四十年代的牧民,赶着着一群瘦不拉几的牛羊。

到处是光屁股乱跑的,无所事事的学龄小孩子,羡慕地望着隔岸学校上空飞扬的五星红旗。

只隔着一条几百米的河沟,凭什么差距这么大啊?

于是,西边的藏民很不服气地跨过河沟,跑到了乡政府处,要求给他们也跟东边一样修路修水电。

没有办法,乡政府只得派了公务员,指着河沟边的界碑告诉他们,界碑河沟的东边是中国,西边是印度,老乡,你们是归印度管的,我们管不到。

好说歹说,费尽唇舌,总算说清楚了国界之别,把这群“老乡”给劝回西边去了。

谁知道,第二边,边防战士一打开边检大楼,列队去巡逻的时候,就傻眼了:

界碑不见了。

他们顺着痕迹和脚印,走了好几公里,进入印度境内,才在一个村寨的尽头,发现了界碑。

说话的边防战士摸摸鼻子:“然后,在我们去找界碑的时候,乡政府那边,同一群‘藏族同胞’又跑来了。”

他们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现在是中国人了!给我们修房子修水电造路!我们的孩子要登记上户口进有五个星星红旗的学校上学!

这事搞不好,会引起国际纠纷,乡政府没有办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学入侵 最新章节57、第 57 章,网址:https://www.wx74.net/198/1989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