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3章 季氏之乱(1/2)

作品:《桀宋

就在宋君偃任命黄庸为相国的时候,在鲁国的都城曲阜,一场叛乱正如期而至。

“君上!君上!大事不妙了!”一个披甲宫卫穿过走道,疾呼着进入灯火通明的议事殿里,跪在鲁公姬仇的面前,说道,“季氏忽然举兵,现在已经将城门封锁了,一支大约五千人的军队正在季氏家主季孙光的带领下,向着禁宫这边而来!”

“什么?!”姬仇被震撼住了。

他是第一次碰上这种棘手的情况,一个不慎,他就要被放逐了。

姬仇心急如焚地在议事殿里踱着步,心里的焦虑都写到脸上去了。在他的身边的,是他们鲁国的世子姬旅,还有相邦韩魄,博士公仪休、子柳、子思等大臣。

韩魄皱着眉头说道:“三桓果然抢先一步动手了。”

韩魄是宋人,才干出众,是宋君偃上位之后提拔的第一批臣子中的一个。至于韩魄为什么会出任鲁国的相邦,位及人臣,想必不用多说了吧?

没错,根据睢阳之会的盟约,宋、鲁、滕、卫、薛五国之间形同一体,互惠互利,休戚与共,五国之间可以交换臣子。

宋国的话对于其余四国的臣子是来者不拒,有能者居之,至于没什么才干的也会供起来养着。而宋国派出去的大臣和将领,多半都身居高位,譬如韩魄,鲁公姬仇为了讨好宋君偃,又见到韩魄的确是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于是委任他做了鲁国的相邦。

当然了,鲁国之前并不比宋国逊色多少,所以也不必太讨好宋国。只不过现在鲁国的权柄都在三桓那里,姬仇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所以他想要得到宋国的支持,铲除毒瘤一般把持了鲁国的朝政两百多年的季孙、叔孙和孟孙三桓。

于是姬仇便接受了韩魄的谏言,巧立名目,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三桓的军队里,试图收回国君的兵权。可是三桓怎么会让姬仇得逞呢?

没有了祖上传承下来的兵权,鲁国三桓不过是待宰的羔羊,是一点反抗的气力都没有了。

当然了,鲁公姬仇也不傻,知道欲速则不达,所以他联合了叔孙和孟孙这两家,打算扳倒势力最为强大的季孙氏,看来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岔子了。

季孙光已经察觉到了什么,所以想要先下手为强。

“相邦啊,为今之计,我们当如何是好?”姬仇没了主意,于是向着相邦韩魄垂询道。

“君上莫慌。”韩魄倒是显得很镇定,暗自思衬了一下,说道,“季氏已经叛乱了,如昭公之时一般。三桓当中的孟孙和叔孙并没有附逆,但是按兵不动,显然是想袖手旁观,我们已经不能寄希望于孟孙氏与叔孙氏出兵援救了!”

“相邦的意思是行猎(出逃)别的国家?”

“是的。”韩魄郑重其事地点头道,“季氏势大,宫中卫士效忠于君上的不过三四千人,就算再加上臣等公卿大夫带来的私兵,兵力也不过六千,实在是不能抵抗季氏军队的攻击。”

“君上,宋君偃乃是方伯,名义上宋国还是我们鲁国的盟国,我们可以出奔到商丘,请求宋君主持公道。宋君仁义,而宋国的军队都是久经战阵,骁勇善战的锐士,三桓的军队不能比之,若是君上能得到宋国的鼎力支持,则必然能破而后立,将三桓的权柄收归于公室!”

“可是……”鲁公姬仇还是有些疑虑的。

以敢谏、正直而闻名鲁国的博士公仪休听到韩魄的谏言,不由得出声道:“君上,相邦大人说的没错。三桓瓜分了我们鲁国的兵权,而季氏有其二,现在叔孙氏和孟孙氏已经了无音信,显然是想袖手旁观,不再支持公室了。季氏作乱,依靠着忠于公室的军队,和各大公卿家里的私兵不过数千人,力单势孤,已经不能抵抗季氏的进攻了。”

“不过季氏此番叛乱,乃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想要将臣和相邦大人驱逐出鲁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现在的情况一如昭公之时的季氏之乱,政令多自季氏而出,黔首只知我鲁国有三桓而不知道有国君,而今三桓势大,我公室不能比之,所以臣附议相邦大人行猎他国的谏言。”

鲁昭公时候的内乱是鲁国公室永远的痛。

大约在西元前517年的时候,鲁国爆发了内乱,而起因则是很荒谬,三桓之中的季平子和郈昭伯斗鸡,一个给鸡套上护甲,一个给鸡套上了金属爪子,这样一来,大肯定闹了一个不欢而散啊。

后来季氏又得罪了臧昭伯,于是叔孙氏、孟孙氏向鲁昭公告难。

那个时候公室还是有着一定的力量的,除了宫中的宿卫之外,鲁公还可以召集一些忠于公室的卿大夫的私兵,于是大家一起讨伐季氏。

好嘛,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天赐良机!

季氏可是鲁国三桓当中最强大的,掌握了鲁国三分之二的兵力,权柄很大。本来鲁昭公可以趁此机会一举驱逐季氏,夺回权柄的,没想到鲁昭公够“仁义”的,季平子想要回到自己的封地,不允许,请求他囚禁自己,不允许,请求带着五辆战车逃亡,还是不允许。

最后还是叔孙氏和孟孙氏反应过来,击败了忠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桀宋 最新章节第0173章 季氏之乱,网址:https://www.wx74.net/67/6787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