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泰北(17)之身份卡(1/2)

作品:《浏阳梦癫三十年

上世纪八零年代,在旺呐村大多数人的眼里,如果没有什么走亲访友等流动性的需要,身份卡并不是一个什么重要的文件或“必需品”。

村子里的大部分成年人都有那么一张浅黄色的两折叠身份卡片,平时都是由村长夫人亲自保管,以防乱用和丢失。

这种卡片的正面印有一只深褐色的大鹏鸟标记和一行泰文字,翻开折叠的里页,用泰文写清楚对应人头的姓名、性别、生日和常住地址,再盖上一个隐形的钢印。

因为有钢印,就代表着这种身份文件只有政府机构才能依法出具,平常人是无法造假的。但是,这种身份卡上却没有照片。

那些散落在泰北穷乡僻壤的小孩子们,等他们长到一定年龄,有单独流动或者旅行需要的时候,可以到大一些的城市如清莱府的相关部门办理登记和申请手续。而办这种手续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得到府里下辖的各个县和区出具对应的“介绍信”。这里的题外话就是这种机制颇有些类似中国的户口管理机制?

如前一次“宋干节”的时候,旺呐村里走亲戚的成年人带着孩子们离开村子之前,都须到村长夫人那里去领取身份卡。因为,如果你走亲戚走得够远,就会遇到某个地区检查这类身份文件的哨卡,没有这种身份卡,你就无法证明自己是“良民”,你就得不到允许进入你想去的那个区、县或是府,去你的亲戚家。比如,你常年住在泰北的话,如果没有这种身份卡,你去不了曼谷。

所以,早年在泰北的大部分国军的军官、士兵和家属们,没有这种被泰国政府核发的身份卡,是没有办法离开美斯乐一步的,去清莱都不行。后来,因为国军参与政府军组织的相关战役的贡献,泰国政府逐渐开放了对这批人的限制,但仍有严格的名额限制。

村长素察和老段都是几年前头两批解决的人员,他们已有这种身份卡。而最近三年被旺呐村收留的非泰族人员如颂猜,是没有这种身份卡的。

所以,假设颂猜企图离开这个旺呐村,他将是寸步难行。除非,下一家捕获他的村子或部落,再次对他严刑拷打、关水牢之后,又能证明他是一个无害人员,才可能像旺呐村一样的收留他,赏他口饭吃。

这次的好消息,就是老段途径美斯乐在华文学校面试蔡老师的时候得到个通知,说是军部打算分给他们旺呐村两个编外的身份卡名额。

通常,在泰国境内出生和长大的孩子们如阿香和她的两个妹妹,到了一定的年龄,直接去政府相关部门自然申请即可,这种情况不为编外。而这里的编外,特指那种定额分配给非泰国境内出生的,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流窜到泰国或滞留在泰国的人员。

这个时候,原来的国军人员和从云南带过来的随军家属都还没有全部解决身份问题。旺呐村与美斯乐多有接触,算是大部队在泰缅边境地区的预备队,所以,遇到这样的好事,军部还是会想起他们的,何况素察和老段两位本来就是部队上的人。

其实,跟村长和老段跑出来另立门户的人员当中,几年征战下来,有哪些人还活着,哪些已经牺牲了等等,美斯乐军部那边是没有一本确切的人头帐。

当老段得知这两个编外名额的时候,他没有机会与村长商量此事。经过反复思量之后,他擅自把颂猜的名字直接填报了上去。而这时的村子里,还有三个比颂猜先来的单身团丁们没有获得正式的身份卡。

所以,由于老段对他的偏爱,没有任何身份文件的故事主人公小颂猜老师,其泰籍身份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核实和正式申报阶段。

隔日,待老段休息好后,他来到村长家要汇报这个事情。在村长和老段两人心目中,这个身份卡算是一件大事。他俩深知他们这批云南国军及家眷在过去三十年里没法正常迁徙,一直蜷缩在美斯乐附近一个小圈圈里生活,难以走动和扩张之苦。

“休息好啦?”看见老段过来,素察关切地问道。他为老段沏了一杯好茶。

老段谢过茶,面若轻松地答道:“休息好了!我的身子骨还是不错的。”

“毕竟上了年纪的人了,车马劳累这么远这么长时间。”“不是这种事的话,今后咱们都要少出门了。”村长点醒着老段,他俩都是近五十的人了,一辈子颠沛流离,两家的孩子都还没有长大成人。

“是啊。刚刚还能挺得住。”从旺呐村去美斯乐步行就要五六个小时,之后再要转清莱、去清迈,才能从清迈那里坐上老式火车颠簸一整天,抵达泰国首都曼谷。一个来回光路上就要花去一个星期的时间。

“老爷子的事安排好了?”

“嗯。挺隆重的!只可惜……他老人家就回不了云南了。”老段说道。

“是啊,别说他老人家了。我们能不能回去都还是一个问题呢。”素察的话题有些悲怆。

他接着说:“这蔡老师看上去不错?”老段还没介绍新老师的来历呢,尽管他全然相信老段久经考验的办事能力。

“嗯。昨天都没有来得及跟老大您多说一说。”“这位蔡老师跟上次来的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浏阳梦癫三十年 最新章节第45章 泰北(17)之身份卡,网址:https://www.wx74.net/0/2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