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国防部的成立(2/3)

作品:《秦歌一曲

师、金猊师、椒图师、蚣蝮师八个骑兵师。但她掩去了东骑军还有六个唐国解放军骑兵师和姜国的三个解放军骑兵师。当然这九个师团的战斗力肯定不如东骑本部军的战斗力,就人数上来讲,也不是一时可以凑齐的,但一切慢慢来么。还有,王良宣布东骑军还有东骑第一鹰扬军团、东骑第二折冲军团、东骑第三荡寇军团、东骑第四青颜军团、东骑第五色染军团五个军团。现在东骑军在北定的是第一军团、第四第五军团。同理,王良没有说出东骑在西域还有三个解放军兵团。在兵力的人数上,王良模模糊糊的说,东骑军有二十万大军。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这就是一个夸口。以东骑是一个新兴国来看,想要挤身于战国之中,没有二十万大军,哪有资格号称大国。但其实,东骑军的骑兵有两万多,步军在国内的,只有一万多。

王良还宣布了,东骑的国防部分成参谋本部和后勤本部。由名不见经传的刘三省、刘省言他们两个出任参谋本部的正部长和副部长,并主理全国的大小兵事,包括各地的民兵巡兵集训。这一点非常让人诟病,因为这是一个讲门第讲出身的时代,刘三省、刘省言的真正身份是两个奴隶。是最低贱的童奴,因为北信君的原因,他们才得以展露自己的头角,至于他们的所学,更是平平淡淡。他们是在北信君的手下学习,时间更是很短,说起来也就是三年,是拔苗助长催生出的,一下子荣登于高位,不由让人感觉东骑的一切都充满着妖异。

不仅止如此,王良还向天下宣布,任命墨家学子白舆、柒金茧为后勤本部的正副部长。

这意味着墨家从一定的程度上给绑上了东骑的战车。由此,墨家开始起了分裂的初端。

以白舆、柒金茧为支持东骑的墨派,但还有一部分却是持着反对意见。他们更是关注于秦国的变法。当然,由于卫鞅的渭水大刑,让墨家的意见不统一,但倾向于秦,却成了一个趋势。所以一切还是在动荡着,不过因已经种下,结果是必然的,只在于时间问题罢了。

当然,王良做的不仅仅是如此,在第一时间,王良集中了一大批的商人,这里面以东骑商人、赵国商人、魏国商人、齐国商人一起,他们开始向中原大量的收购丝绸等物,然后开始向着西方而行。不过由于收集货品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商团是在六月的时候才踏上了西行之路,本来还有很多的商人在观望,但在五月的时候,东骑第三荡寇军团押运了着庞大的车队无以尽数的财富回到了东骑,这笔巨大的财富让所有的商人眼睛都绿了。

要知道这是什么时代,这是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黄金时期。第一个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而且这个时期由于诸国林立,通商是国家必须的需要,还受到诸国的支持和重视。甚至于,在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才出现的大垄断资本家。其商业的兴盛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往往一个国家里的商人去留,竟然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盛亡。虽然经历了秦灭的大动荡,但在汉时仍是回复了元气。但可悲的是,大败家子武帝打光了自己的国库,就把商人全给抓抄了,造成商业的大倒退,其后的特权阶级以官宦贵族为主,把国家的经济抓到了手里,造成了汉朝两亡的悲剧。而第二个黄金时期是唐宋,在当时,由于朝廷重视商业,才使国家变得极其富有,有唐时的开通西域,更有宋时的海贸。特别是宋朝,当时的宋朝也许是很文弱,在军事上老是打不过人,但是在发展经济上,却是无人可比,要知道,宋朝甚至出现了钱怎么都不够用的现象,最后不得以发行了交子,也就是纸钱。但可悲的是由于这种可以随便印刷的纸钱不受约束,这让宋朝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最后在这个危机下,商业倒退,最后亡了国。还有第三个时期就是明清,在明朝的时候,尽管当时程朱理学这种垃圾的思想出现,使当时的普通小民百姓日趋僵化,但在明朝的末期,资本主义的萌芽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如果无意外,中华踏入资本主义会早上两百年,会同样跟上西方的步子,并不会落后于人。但随着满清这种率兽食人的部族却粉碎了一切的文明。于是历史再次倒退。到了满清的时候,他顽固的无以复加的想要把人变成鸡狗,想要让人继续愚昧落后下去,好便于他们的统治。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既然人聪明了不好管,那就傻点吧。所谓的康乾盛世,之所谓盛世,并不是说国家的文明财富上涨,而是……儒学的兴盛!虽然满清一力的禁止中华步入商业文明,但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两次的鸦片战争,中国人输了里子又输了面子。从那以后,国家的大臣要做的就是签卖国条约。没有离谱的,只有更离谱的。

商业是最具有扩张性的,一旦有适当的商业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背井离乡,跋山涉水,去寻找去攫取;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征战于野,杀人盈城;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向土地面积远超过自己的国家发动战争,进行种族灭绝。为了追求更多的市场,商业就会自发地向外扩张。故此,国力要想强盛,百姓要想富足,诸业要想繁荣,就要重商!北信君从开始发布求商令,就摆明了他的治国态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歌一曲 最新章节第473章 国防部的成立,网址:https://www.wx74.net/112/11232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