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东骑第一次的朝会(2/3)

作品:《秦歌一曲

一下子,但若是散了,那就全完了!士兵会在转眼之间,跑得能到回自己娘肚子里去,一支大军就能这样生生的跑没了,可以聚,但不能散,一散就收不回来了。这正是国军明明知道共军的战斗方法,但在对日作战的时候,他们用不出来。可是东骑却作到了这一点,从基层开始,以排长为基本单位,这就实里说,并不是最科学,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太足够了。一到十,一个排,和蒙古军的十夫长一样。都是这种制度,简单明了,因为大多数的士兵教育不足,你搞什么三三制六六制的,士兵自己就能糊涂了。而在现在的这个样子里,东骑军的战斗力正好发挥到了最大!

凭此两点,东骑才能在明明民少兵缺的情况下,还保持着强大。那就是富国精兵!通过商业活动来富国,再通过先进的军事学习,来把精兵给练起来,这样才成就了现在的东骑。

随着朝钟的敲响,众臣子们一时还不适应,从打他们进入这行政大殿工作开始,由于北信君不在,从没有过什么似样的集会,有了事情,几个人跑到王良那里一坐,七嘴八舌,什么事都由着王良拿总主意也就是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正殿也就成了图书室,大多数的时候,想要放轻松的朝臣们就会找一本读物,在桌椅上坐下,自由惬意的看着书,还会有侍者奉茶。当然,工作时间,不得饮酒,但是可以有小点心。这种工作方式开始的确是让一部分人不习惯,但他们却用很快的时间就习惯了。现在的时间还算是早,所以没有人到正殿来坐着看书,但听到了这朝钟,每个人的脸上都很诧异。

因为抓捕猗大夫人的事是秘密行动,而白露和月勾两位夫人死去的消息也是给压着的,所以这件事,知道的人还真是不多。每个人的心理都会以为,北信君回来不说纵欲于床第,也要寻欢于阙里,最为特别的是,北信君好色人所众知,在女色方面,北信君从来没有抵制力,他也无意于如此。北信君最大的爱好就是把事情给别人干,他自己不干。这是北信君的无为之治也!故而,在北信君回归后的第二天,就敲响了朝钟上朝,居然是出乎朝臣们的意料之外的。但不管怎么说,北信君是来了,所以朝臣们在反应过来之后,也就跟着上朝了。

在所有的国家里,东骑国的上朝是最容易的,臣子们在辰时末上班工作,在申时下班。所有的政事文件都是在这段时间里进行的,而在工作之余的午时,他们还会自由的到正殿进食。一班子朝臣你说我论,好不欢颜。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出政事殿,到外头的小吃酒肆里面去大吃,毕竟他们的薪俸很高。而他们当官,住的房子不要钱,请的御手不要钱,车子也不要钱,官服也是不要钱的,这样一来,从给予的钱上来说,并不算多,不像别的国家,领薪俸的时候,是一车车的大米谷粮,东骑是直接给钱。除了支付家里的伙食,官员们给的钱少,但用钱的地方更少,反而显出钱多了来。特别是墨家,花钱最少,他们吃的最多的是清菜豆腐,可就算是吃大鱼大肉,这钱也是绰绰有余。时间一长,臣子们大多都是喜欢到外头吃去。不过现在还远远没有到吃饭的时间,北信君来的时间掌握的很好,他就是辰时到的。

钟一响,从几个楼上的臣子们议论纷纷的出现在楼道上,看见了正殿上一下子多出的两个人。一个人是王良,一身藏青的绸袍,头发在脑后扎起了一把粗粗的辫子,发尾给往上盘着的扎起,里面包了一块坠发的圆石。这样可以把她的额头拉开,显出的人更加的精神。

北信君在她的身边,和王良不同,王良已经戴过了瘾墨镜,所以现在已经不怎么戴了,但北信君却把墨镜如常的戴着。和王良的精神一样,北信君的打扮也是精神十足。这正是北信君最大的悲哀,无论他本人遭到了什么样的打击,但是他却必须摆出一副不在意不惧怕的样子,因为他是北信君,他是所有东骑人心目中效忠的对象,他就是一个神牌,别人可以伤心,可以难过,但是北信君不可以,他要时时刻刻的表现出自己的坚强不屈,他要给臣民们竖立一种,任谁也无法打倒他的姿态。

北信男君足上穿着的是金属鞋钉的大笨靴,靴头上有一个独角鬼头,当他不经意的移步就会有金属的脆响。腰上,是一副凤凰展翅的铜皮腰带,搬动两支翅膀,就可以解下腰带,这是典型的墨家机关术融入到生活里的代表。连在铜皮带上的,是一片片镶嵌在细牛皮上的金属鳞片,分左、右、后三面,当北信君转动身体,就可以听到细小鳞片的互碰。在北信君的上身,则是一件用千斤锤打下的铁胸甲,上面更是一副三足鸟的花纹,那细小的纹路里鎏染着黄铜,北信君死小器的,不肯用真黄金做漆,还是用了黄铜。工匠们把黄铜铸成铜板,然后切割开来,再把一根根细条用锤子打成他们要的粗细,然后把铁甲加热填塞到铁甲上的纹缝里,这样就形成了北信君胸甲黑中金纹的花案,粗粗一看,十分的华美,但做价却是并不昂贵。这种事放在别国是一定要给贵族们笑的,但北信君我行我素。

好在的是,这件胸甲还带上了鸟爪吞肩兽。可以护肩,比光光的胸甲要威风多了。

但披风就有点俗了,不是绸的,也不是纤的,而是细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歌一曲 最新章节第469章 东骑第一次的朝会,网址:https://www.wx74.net/112/11232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