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2/2)

作品:《抗战财神爷

待,即教育基金出资40%,地方政府和当地的殷商富户筹资0%,受益民众投工投劳折资0%,后期聘请师资的费用亦可按这个模式操作,考虑到当地百姓的负担问题,适当扩大教育基金的出资比例。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自明,小子就不多说了。

第二类,中等技校和高等级大学。

我们可以采用当地政府拨付一办学经费、公开向社会招募一部分经费,这个比例最好控制在40%左右,其余部分由教育基金支出。

关键是广开筹资渠道,建设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采用校企联合,为企业提供新型实用技术服务、承接研发项目、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培养专门人才、开设技能培训班、创办校办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创收活动,逐步达到自身造血的功能……”

这些都是他从网络上看到的后世全民办学时的经验,放到这时代无疑从理念上超前了许多。

特别是陈老先生,听了甘光复阐述的种种创收途径,顿时觉得眼前一亮:“平倭,老夫记忆力不好,麻烦你把刚才说的都给我写成文案给我好吗?”

“没问题,学生愿为陈爷爷效劳。”

司徒老先生也感到这家伙说的不错,但他老人家也还有疑问:“平倭,那师范类学校咋办?”

“司徒爷爷,师范学校培养的教师队伍,有的是赚钱的门路。企业招收工人,可以代他们开展技能培训讲座、承接企业政府的外文资料翻译项目、为有钱人家的孩子想出国可以开设外语补习班、组织演艺队伍积极参与商业演出活动等等,只要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每年挣几个小钱养活学校估计不是什么大问题。”

陈老先生饶有兴趣的说道:“平倭,你给我的集美师范学校开个方子咋样?”

“好吧,陈爷爷,请您给学生详细介绍一下集美师范学校的基本情况,小子对症下药,最多一年时间,保证药到病除,经费自理。”

陈老先生创办的校址在鼓浪屿田尾路的厦门集美师范学校,目前由在校学生六百多人,教职员工近一百五十人,每年各项开支接近二十万大洋,当地政府补助办学经费五万元,其余由陈老先生开支。

甘光复略作思考,便拿来纸笔写道

校办粉笔厂投资三千大洋年收益一至两万元;

校办铅笔厂投资两万大洋年收益五万大洋左右;

校办墨水厂投资一万大洋年收益三万大洋左右;

校办印刷厂投资三万大洋年收益五万大洋左右;

校办文具厂投资两万大洋年收益两万大洋左右;

校办服装厂投资三万大洋年收益五万大洋以上;

其它外语班、演艺队等,可做社会实践课,收入不计。

甘光复对陈老说道:“陈爷爷,这些项目您都可以参考,像其中的印刷厂、文具厂、服装厂、铅笔厂等,做好了一个项目就可以解决全部问题。例如文具厂,用料普通,工艺简单,制作容易,再贫寒的家庭,为了孩子上学一个书包,一套文具,咬咬牙关还是买得起的,而且这些都是易损物品,更新换代特别快,简单来说换一个生肖图案就能推出一个系列产品。但就这样简单的大众化产品,市场上多数为洋货所占领,如果占领中国南方0%的市场,平均按每个孩子两年消耗一套文具计算,供养一座师范学校的经费足矣。我可以从美利坚代为购买制作的各类机器,只要陈爷爷您选好项目知会一声,学生随时效劳。”

陈老先生眉眼舒展,哈哈大笑:“你小子出的馊主意,你不操心谁操心!如果这是办成立,我老汉也就能松一口气了,到时候老夫请你尝尝厦门的庆兰馅饼、鱼皮花生、香菇肉酱罐头、花生酥,那可是天下一绝,你小子吃了以后,一辈子都会忘不了!”

小爷甘光复孩子气十足地说道:“不行,我不干!”

两个老头瞪大了眼睛,望着这个有淘气的大男孩问道:“你小子还想要啥?”

“到时候,我都要吃双份!”

小爷甘光复霸气十足的说道,完全是一副你不答应我就撂挑子的架势。
本章已完成! 抗战财神爷 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二章: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网址:https://www.wx74.net/163/16347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