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铁血西征(1/3)

作品:《抗战财神爷

第十六章:铁血西征

各位书友,十五至十八章节以史料为主,不喜欢可直接跳转到第十九章开始,特告知。 us

194年末,在国民党百万大军的围剿压迫下,中国领导的各路红军被迫离开苦心经营的苏区根据地,相继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漫漫长征。全国红军主要分成四路,一路是从江西苏区西征北上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一路是从湘赣苏区北上的红二方面军;一路是从鄂豫皖苏区北上的红-四方,面军;还有一路是红-四方,面军的5军,作为偏师从鄂豫皖苏区出发单独北上。在差不多整整年时间里,各路长征红军穿梭强敌,倦旅奔袭,披荆浴血,无日不战,其间几度分合,兄弟阋墙,二涉雪山,三过草地,万里征尘,埋骨路畔,其所遇之艰难困苦,其所为之英勇豪迈,均可至人类超越自身极限之峰巅。

195年9月,红5军首先到达陕北苏区,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胜利完成长征。1个月后,太祖、彭老总率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第二个结束长征。又过了1年,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辗转万里,也到达了陕北。196年10月,红军一、二、四大方面军胜利会师,全国规模的红军长征终于结束。

然而,此时的形势依然十分危急。蒋见全国红军都集中到了陕北,立即调集大批国民党中央军入陕,配合当地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准备发起“通渭会战”,乘红军立足未稳,一举将和红军围歼在陕北狭小的地域里。当时的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都很同情红军,但又不能违抗蒋的命令,只好一面尽量拖延时间,一面速通情报给中-共中央,要红军速做定夺。为了求生存,太祖和中央军委决意红军向黄河以西的宁夏和甘肃方向发展,力争打通与当时被苏联所控制的新疆之间的“国际交通线”,得到苏联援助的大批武器弹药,再杀回河东。为此,中央军委制定了“宁夏战役计划”,决定由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主力和彭老总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一部组成西征部队,在10月下旬执行打过河西的作战计划。

196年10月1日,在蒋的严令下,各路国民党军队向红军发起攻击,蒋亲自飞到西安督战。当时红-四方,面军第0军已控制了黄河岸边的靖远渡口,正在抓紧时间造船准备抢渡。国民党中央军集中了个军的兵力,在飞机的配合下,由南向北推进,与红-四方,面军的后卫部队4军、5军和1军发生激战。国民党军在火力上占有很大优势,而战场上又到处是光秃秃的黄土坡,无险可守。红-四方,面军部队长征方息,弹药缺乏,武器也很差,虽拼死奋战,付出巨大牺牲,但仍然抵挡不住国民党军的进攻,被迫步步后退。

危急关头,10月4日夜,李-先念率红0军由靖远偷渡黄河成功,经过战斗,打垮了对岸的国民党军,占领了渡河桥头堡。红军立即在河上架设了浮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及前敌指挥部于7日渡过黄河,后续的红,9军也于8日渡河成功。按照原定计划,红-四方,面军的4军、5军和1军应相继在靖远渡河,而彭老总率红一方,面军一部在打退南线国民党军的进攻后,应于中卫渡口西渡黄河。然而国民党军的推进速度太快,9日就追至靖远渡口。看守渡口的红,5军抵挡不住,只好仓促渡河。国民党军的飞机迅即炸断了渡河浮桥,渡口亦被占领。未来得及渡河的红4军和1军独对强敌,只好退向打拉池一带,与彭老总的红一方,面军会合。

此时,红军如要继续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只有击退国民党军队,重新控制黄河渡口,打通与河西部队的联系。国民党军快速推进,相继占领靖远、打拉池和中卫等黄河渡口,截断了宁夏通道,过河的红-四方,面军主力与河东红军的联系也被隔断。至此,“宁夏战役计划”已无法实行。

11月8日,太祖及中央军委电令彭老总、朱德和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退回陕北,再图发展。而已过黄河的红-四方,面军个军则组成红军西,路-军,在河西建立根据地,单独执行打通“国际交通线”的任务。于是,河西红军开始了悲壮的浴血西征。

渡过河西的红军为个军,其中9军和0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5军则为原来的红-一方-面军部队。11月10日,西-路军正式组成,成立了军政委员会,最高领导为军政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任西,路-军总指挥。下辖红,5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有000余人,枪1000余支,平均每枪5发子弹;红,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有6500余人,枪500支,平均每枪15发子弹;红0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有7000人,枪00支,平均每枪5发子弹。此外,还有骑兵师、妇女独立团及机关人员,全军总数为1800余人。可以看出,西,路-军的武器只能装备全军一半人马,弹药更是缺乏,此次远征前途多难。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一手创建了鄂豫皖苏区和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战财神爷 最新章节第十六章:铁血西征,网址:https://www.wx74.net/163/16347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