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法正遗策 君臣同悲(2/3)

作品:《糜汉

齐发,药石针灸难医。」

刘备一向仁德,所以这名御医并不担心他如实汇报病情,会引得刘备不快。

在听完这名御医所言之后,刘备脸上浮现悲痛之色,他闭目不忍,心痛的他连连用脚踏了几下地面。

苍天何其不仁,要夺其谋主。

这名御医,已经是蜀中名医中医术翘楚之辈。

而且既然这名御医敢在刘备面前这么说,那么肯定是与众多名医一同探讨得出的结果。

在这么多名医会诊之下,得出的结论,那基本就是无法扭转的了。

糜旸在听到那名御医的话后,已经在法正的榻前哭出了声。

此哭,既是悲法正身受病痛之苦,又是感法正传道授业之恩。

重病中的法正本就睡眠浅,刘备与糜旸二人到来的动静,惊醒了他。

法正睁开沉重的眼皮,见到了榻前的有一人正在俯首悲泣,他认出了这人是他的爱徒糜旸。

法正脸上先是一喜,而后摆出一副教训糜旸的口吻说道:「汝现今亦是一将军,岂能随意悲哭。」

….

当法正虚弱的语气,传到糜旸与刘备二人耳中时,见法正醒转过来的刘备与糜旸齐齐大喜。

糜旸赶紧擦了一下眼泪,腾挪身躯上前,他紧紧握住法正的左手,口中关切得问道:「老师可好些了?」

法正见糜旸的脸上还带有泪珠,他虚弱的脸色中浮现一丝嗔怪之色。

他法正之徒,怎能动不动就哭。

但虽然心中是这么想的,法正还是不自觉得费力抬起右手,而后为糜旸轻轻擦拭掉了脸上的泪珠。

「教你多少次了,不要总是感情用事,慈不掌兵。」

面对法正的教训,糜旸全都虚心接受。

但他还是忍不住悲伤。

原主的记忆正在不断地冲刷着糜旸,记忆中的一幕幕浮现在糜旸的脑海中。

在糜旸与益州名士起冲突时,是法正站在他身后对他无私且坚定的维护。

在糜旸深夜研读经书趴在桉上困倦时,是法正深夜不睡为他轻轻盖上衣物。

在糜旸面对学业上有所疑惑时,是法正边嘲讽边对毫无保留的解惑。

...

现今世人皆知,糜

旸乃是法正徒弟,深得法正兵争韬略之长。

但他们都忘记了一点,法正乃是名门之后。

是他将家传经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糜旸,至此令糜旸一跃踏入了士人的阶层之中。

为糜旸补上了自身最大的一块短板。

也许糜旸的灵魂是来自后世,但他继承了这具身体,就要承担起这具身体的一切责任,包括法正对他的大恩。

在为糜旸拭去眼泪之后,法正看向了刘备,他口中充满歉意地说道:

「正本想与大王一起扬鞭荆州,击溃强敌,但却受病体所累,不能为大王效力了。」

听到法正如此说,刘备强忍流泪的冲动,他出言对法正好声说道:

「孝直只需好好将养身体,等来日身体痊愈了,你我二人君臣二人,再一同跃马北上,收复关中。」

刘备的话语令法正的眼中闪起了丝丝亮光,他十分期待那样的场景。

关中是他的故乡呀。

但随即他眼中的亮光,快速的流失着。

法正用悲怆的语气说道:「正很想那一天到来,但正恐怕等不到了。」

听到法正的这句话,刘备再也忍不住眼眶中的泪水。

但他还是出言宽慰道:「天下名医众多,孝直无须太过担忧,君会痊愈的。」

法正脸上浮现苦笑,他对刘备言道:「当年天下大乱,吾与子度一同入蜀避难。」

「吾的病,就是那时染上的。」

「因为颠沛流离,一直没机会找名医医治,这才落下了病根。」

「后来吾为刘章出使荆州时,曾特地寻访过名医张仲景,请其为吾医治。」

「可惜仲景医术虽高明,但面对吾的沉疴旧疾亦无办法。」

「只能堪堪为吾调养身体而已。」

….

「在其的调养之下,吾能活过知天命之年已是万幸,何苦再多求寿命。」

法正的话,令刘备与糜旸眼中齐齐一暗。

原来法正早就知道自己的病情,也早就做好了死的打算。

也是,如他这么聪慧的人,怎么可能会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呢?

法正见因他的话,刘备与糜旸皆脸色愁苦,他于榻上发出笑声道:「人固有一死,何悲!何叹!」

也许是死前能见到刘备与糜旸一面,令法正的心情很好,他的精神状态也有点好转。

他让糜旸将自己扶起,而后他靠在糜旸的肩膀上,对着刘备与糜旸二人言道:

「大丈夫不惧死,唯惧死前壮志难酬。」

「吾一生中本有三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六章 法正遗策 君臣同悲,网址:https://www.wx74.net/412/412168/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