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王平为辅 二蛮呆滞(2/3)

作品:《糜汉

刘备坐镇的成都,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刘备或许因为身体原因暂时不能领军作战,但只要他在成都一日,那么除非有数万精兵攻打成都,不然是不用太过担心成都的安危的。

诸葛亮真正感到忧心的,正如邓艾所说的那般,黄元会领着叛军袭扰南征大军的粮草。

粮草是一支军队最重要的物资保障,而益州现在又处在国力不济的时候。

因此南征大军的粮草供应,绝对不能面临着丝毫的风险。

不然一旦粮草短缺,不说这次的南征大战会功败垂成,恐怕对汉军而言更危险的事情都会发生。

见邓艾能明白自己心中的担忧,并且心中有着相应的应对策略,诸葛亮心下欣喜的同时,他心中也做了一个决定。

诸葛亮从身前的案上取来一根令箭,然后他示意邓艾上前并将这根令箭交至邓艾手中。

在完成这一举动之后,诸葛亮便在众人面前宣布了他的决断:

“令立义校尉邓艾领三千益州军北归平定黄元叛乱。”

在宣布这个决断后,诸葛亮看向脸上的神色变得晦暗的马谡,又接着说道:“再命尚书马谡为护军,与邓艾一同领军北上。”

当诸葛亮的这个命令说出来后,马谡脸上晦暗的神色一扫而空。

刚刚一开始时,他以为诸葛亮是要让他领军北上平叛。

可是看着诸葛亮接连主动询问邓艾,马谡便也猜出了诸葛亮的心思。

诸葛亮不是食言的人,但领军北归的身份可以有很多种。

本来马谡还以为诸葛亮是要让他担任无关紧要的职务,现在诸葛亮却将他任命为护军。

护军的地位虽不如一军主将,但也只在一军主将之下。

况且如果这次能顺利平叛,那么他身为护军的战功也不会少。

因此马谡对诸葛亮的这个安排还是能够接受的。

总比当一小小的先锋好多了。

而在安排完邓艾与马谡两人的任务之后,诸葛亮似是有些担心邓艾与马谡二人经验不足,于是他又将在座的裨将军王平委任为邓艾的副将。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从相貌看,他是个威严有仪的人。

建安二十年时,巴西郡七姓率民众依附曹操,王平便是在那时投入了曹操的麾下,成为了一名代理校尉。

建安二十四年汉中之战时,王平因战败投降了刘备,后被刘备任命为裨将军一职。

尽管从常理来说,王平身为裨将军却成为立义校尉邓艾的副将不合理,但其实这种安排在汉代十分常见。

汉代重权不重职,亦有着临时授命的传统。

邓艾虽只是一个校尉,但他刚才得到了诸葛亮亲自赐予的令箭,这便是诸葛亮给他的主将之权。

在有着这种权柄之下,只要邓艾的副将位分不比他高出太多,那么就是合理的。

就像历史上马谡领军驻守街亭时,他便是以参军的位分统领诸将。

况且裨将军虽挂着将军二字,但在汉代的传统中,裨将军便是专属于副将的称号,由此可见王平这时在大汉尚算不上重要人物。

不过诸葛亮对王平却是有些了解。

王平既是益州本地人士,对益州的地形很是了解,再加上他性格沉稳,很适合担任邓艾的副将为他查缺补漏。

这也是诸葛亮让邓艾领益州军北上而不是梁州军的缘故。

当将各方面都布置好之后,性格谨慎的诸葛亮方才放下心来。

随后他便让各人都按他刚才所做的布置,一一下去准备。

待众人都从他的主帐离开之后,诸葛亮并没有休息的意思。

尽管大部分军务都处理完毕,但想到邓艾方才表现的诸葛亮,还是拿起毛笔想着写给糜旸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诸葛亮先是盛赞了邓艾的智谋,一点都不比当世的任何俊杰差。

只是在称赞完邓艾之后,诸葛亮话锋一转,便是叮嘱糜旸道:

“邓艾筹画有方,加以历练,必为大汉股肱。

然吾观其为人,矜能负才,智勇有余而中庸不足,宜戒之!”

诸葛亮对邓艾有这番论断,乃是从他方才的表现看出来的。

在刚刚他说出要领军南下僰道的时候,他便观察到邓艾脸上有明悟之色。

这说明邓艾早就知道他真正的意图。

可是在李恢出来劝阻自己之时,邓艾并没有第一时间出言向李恢解释。

他等李恢明确表达不解后,方才出来说出他的看法。

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邓艾的这个举动有着借李恢的“不智”,从而来体现自己聪慧的意图。

当然这种通过反驳比自己名望高的人的方式,来为自己养望的做法,当代很多士人都在做。

但邓艾不同于其他人。

邓艾的出身太低了,当世很多人都会天然地对他看不起。

虽然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最新章节第四百一十章 王平为辅 二蛮呆滞,网址:https://www.wx74.net/412/41216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