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武帝之望 汉军染瘴(2/3)

作品:《糜汉

子。

见虞翻已然服软,士徽满意地挥挥手,让包围虞翻二人的士卒退下。

等周身的包围解除之后,虞翻便拉着孙桓快速的离开了士徽的大帐之中。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看着虞翻与孙桓离去的背影,士徽一旁的亲信不禁提醒道:“将军?”

这声疑问,是亲信对士徽的提醒。

不过面对这声提醒,士徽并未有所反应。

现在还不是对虞翻与孙桓动手的时候。

凡事先虑败再虑胜,万一他这场仗打输了,士燮那里他自是不用担心,孙权那里嘛,由虞翻与孙桓在,他也不用太过担心。

士徽只是对着亲信吩咐道:“派人监视虞翻与孙桓的一举一动,务必不要让他二人,有任何书信流出。”

亲信对着士徽点头领命,而后便带领着一众士卒退出了士徽的大帐之外。

等旁人都离开之后,士徽便回到自己的坐席上,拿起书案上的一册竹简看了起来。

这册竹简的内容乃是从《史记》中节选出的内容,而这内容讲的正是一个人的事迹。

那人叫做赵佗,西汉初年的“南越武帝”。

赵佗的事迹士徽不知道已经看了多少遍,但他每次看,都总能激发内心中不断膨胀的野心。

当年赵佗能割据岭南自立为帝,当今的局势与秦末是何其相似,他士徽又怎么不可以呢?

天下不当是三分,应该是四分才是!

邓艾在率军离开邛都县之外,便在孟获的引导下,一路朝着牂牁郡进发。

在这一路上,被诸葛亮所折服的孟获,尽心为邓艾细致讲解着牂牁郡的局势。

要想讲清牂牁郡的局势,就不得不提朱褒这个人。

朱褒与雍闿一般,皆是出身于南中大姓。

可与雍闿与高定不同的是,在朱褒反叛大汉之前,他本就是名正言顺的牂牁太守。

而由于朱褒的家世,他担任牂牁太守已将近十年之久。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朱褒将牂牁郡打造为他的私产。

所以当初雍闿联络南中诸郡造反时,朱褒这一郡遭遇的阻力最小。

甚至牂牁郡中的大部分百姓,本来就只认朱褒而不知有汉天子。

这代表着朱褒在牂牁郡,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根基。

而这种根基,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邓艾平定牂牁郡的难度。

除去这一点之外,最令邓艾担忧的还是,据孟获所说,牂牁郡由于地势原因,乃是南中四郡中瘴气分布最广的一个郡。

瘴气在当世,可以当做一种另类的瘟疫。

在它遍布的地域,常人休想安然度过。

邓艾的这点担忧,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在邓艾刚刚领军进入牂牁郡的地界之后,军中便有部分士卒因感染瘴气而病倒。

邓艾在得知这一件事之后,立马便下令找来了孟获询问此事。

孟获在得知有些汉军感染瘴气之后,他第一反应是以为邓艾是在怀疑他。

毕竟诸葛亮让他担任向导,结果导着导着,竟让汉军在初入牂牁郡之初便感染瘴气,这怎么看都是他的失职。

或者有种更诛心的想法,那便是邓艾可能会认为他这是有意为之。

只是这件事,的确不能完全怪孟获。

孟获虽是南中人士,但他的大本营乃是益州郡,并非是牂牁郡。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牂牁郡中常见的瘴气弥漫的地点他倒是知之甚详,可这不代表他对牂牁郡的地势都完全了如指掌了,这一点恐怕是朱褒也做不到。

再加上瘴气有时是会根据风向移动的,这更加大大加深了它的不稳定性。

在邓艾面前,孟获着急的将这些缘由解释给他听。

孟获可是听说过邓艾是糜旸的爱将,邓艾这样的身份,根本不是他一个降将能够比拟的。

面对孟获有些急切的解释,邓艾颇有些无奈。

他纵然对南中再不了解,也知道这件事孟获是没办法完全预防的。

况且若是孟获真要对汉军不利的话,他大可以故意将汉军往瘴气密集的地方带,那样的倒下的汉军可就不止这些了。

邓艾之所以找孟获来,为的就只是询问孟获救治汉军的方法而已。

在明白了邓艾找他的意思后,孟获心中大大出了一口气。

至于邓艾的要求,旁人可能做不到,孟获可是有办法的。

瘴气在当世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南中一地盛行的各种传染病的总称。

另一种则是山林中死去动物的尸体,在湿热的空气影响下挥发出的一种有毒气体。

从目前汉军的情况来看,他们所中的瘴气是属于第二种情况。

否则若是传染病的话,不会只有那一部分汉军倒下。

而面对这第二种情况,孟获将他祖辈流传下来的药方告知了邓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最新章节第四百二十七章 武帝之望 汉军染瘴,网址:https://www.wx74.net/412/41216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