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独当一面 血色征程(2/3)

作品:《糜汉

,邓艾的眉头不禁又皱了几分。

若是士徽领军驻扎在城外,那么就算他营盘修筑的再好,也总归是比不上城墙坚固的。

可现在士徽率领大军入驻夜郎城内,那么等于他天然获得了一座坚固的营垒,这让汉军的下一步变得更加举步维艰。

人数比敌军少,野战已经不容易,更遑论攻城?

不过担忧归担忧,现在还不是太过忧虑这一点的时候,邓艾很快就收拾好心情继续着他巡视营盘的举动。

作为最早跟随糜旸的那一批大将,除去公安之战邓艾未参与过外,糜旸其他的大战他都是跟在身边的。

而邓艾将糜旸视作他的偶像,所以不可避免的,在带兵的过程中他总是会模仿糜旸的一些行为。

例如在己方大军军心不稳的时候,邓艾就会像糜旸一般亲自巡视诸营,以图用自己的威望尽快稳定下军心。

只是很明显邓艾并没有糜旸那般在梁州军中拥有着根深蒂固的威望,所以在一番巡视下来之后,营内军心动摇的局面并没有改善多少。

等邓艾巡视完回到大营中之后,他本想稍事休息一下,可是很快帐外的一声急切的呼喊令他陡然从坐席上站起身来。

邓艾认出这声呼喊乃是他的好友石苞所发出。

而以邓艾对石苞的了解,他知道若不是有要紧的事,是不会让石苞如此急切的。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邓艾马上将石苞传唤进帐内。

石苞在进入帐内看到邓艾的那一刻,立即就对他禀报了一则让他大惊失色的消息。

“敌军分布于我大营周围,高声喊着“魏军正在大举进攻梁州”的消息,现在这件事已经被大营中的许多人听到了。”

等石苞将士徽大军正在做的事禀告给邓艾之后,邓艾一下子就明白了士徽大军如此做的原因

“贼子这是在效四面楚歌之计呀!”

邓艾出身贫寒,以前的他是没读过《史记》的,可是在加入糜旸麾下后,好学的邓艾就经常找糜旸借书观看。

项羽可谓是数百年前最为璀璨的名将之一,对于他的事迹邓艾早就仔细研读过,所以四面楚歌这一计策邓艾是知道的。

他也知道这个计策的精妙之处在哪里。

四面楚歌不是要诱发敌军军心动摇,它是在敌军已经军心动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这种心态无限扩大。

正如当今士徽大军所做的那般。

若是汉军没有感染瘴气从而军心动荡,那么士徽大军所散布的这个消息,根本就不会让邓艾感到棘手。

他甚至都懒得搭理。

但在汉军已经军心动摇的情况下,这个消息传播开来后的杀伤力就是十分大的。

身处异国他乡感染恶疾,这时候人的思乡之情最为浓郁,落叶归根是当世所有人的心中诉求。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这个消息无法证实,可还是会不可避免的引发汉军心中的猜疑。

人心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候人心并不需要确切的消息就会产生疑虑,只需要在合适的时机,作合适的引导就好。

不然当年项羽难道会真的傻到单单凭几首歌,就论断楚地都已经被刘邦拿下了吗?

或许当年项羽就是与邓艾想到一处,所以他才会悲观的做出那个论断。

石苞是没听过四面楚歌之计的,可是他却能直观感受到这个计策的恶毒之处。

当这消息在汉军大营中渐渐传开之后,很多士卒都不由自主的询问上级将校,外面敌军所言的消息是否是真的。

虽然各级将校都在否认,可这种现状足以证明这则消息已经在进一步动荡大军的军心了。

也就是因为这种现状,才让石苞焦急的来寻找邓艾。

邓艾从石苞的口中得知了目前汉军大营的现状,在得知这点后,邓艾的脑中不断在思考着对策。

而帐内的石苞,也在焦急的不断走来走去。

很明显石苞也在思考对策。

在走了好一会后,石苞对着邓艾提出了退兵的建议。

之前议事时没有一位大将有退兵之意,那是他们觉得目前汉军面对的局势还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

只是当今日敌军使出四面楚歌之计后,石苞觉得这种局势已经到来了。

可对于石苞的撤退建议,邓艾却下意识地否决道:“不能退,我军这时决不能离开营垒。”

见邓艾断然否决自己的建议,石苞大急,他意欲再劝,可邓艾却率先开口对他解释道:

“我军军心正在动荡,加之身染瘴气的士卒尚未痊愈,若这时我军轻率的离开大营,在无营盘的保护之下,敌军一旦趁机发动突袭,我军危矣!”

对石苞解释完这一点后,邓艾又对着石苞说道:

“虽然敌人的计策颇为毒辣,可这个计策却非一时奏效之计。

我军上下皆熟读七斩令,七斩令乃是君侯的威严所在,有七斩令的威慑,我军的军心不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最新章节第四百二十九章 独当一面 血色征程,网址:https://www.wx74.net/412/41216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