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2/3)

作品:《糜汉

随着豪气不断在胸间激荡,曹真的目光渐渐火热起来。

他对着大殿内的众人高喊道:“诸位,诸位!

今我军云集将毕,南征方略已定,不久后我军就要南征汉中。

孤希望诸位在接下来的南征之战中,都能殚精竭虑,与孤一同击败糜旸这个强敌。

若来日真如今日所期,孤保证在座之人皆可封妻荫子,与国同休!”

激励士气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无疑是丰厚的奖励。

而对于当世的人来说,封妻荫子四个字,便是最好的奖励。

所以当曹真说出这四个字后,殿内许多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众人纷纷从坐席上起身,对着高高在上的曹真深深一拜,口中异口同声地高喊道:

“唯效死尔!”

众人高喊声汇聚在一起犹如翻滚的热浪一般,让整个大殿的气氛都变得火热了起来。

而感受着殿内这火热的气氛,曹大将军又情不自禁地大笑了起来。

糜旸,受死吧。

汉章武三年二月,曹真于陈仓城汇聚关中诸臣共同商讨南征方略。

同月末,最后万余魏军由长安赶到陈仓城外。

当十万魏军都已经在陈仓城外集结之后,一道由魏侍中刘晔亲自写就的檄文开始从陈仓城中发出,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向外传播开来。

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凡是大战之前,发起进攻的那一方总会想着写一封檄文布告天下。

在看重名义的当世,一封檄文发挥的力量,有时也不容小觑。

汉中与关中相距不远,再加上在曹真的有意传播之下,《伐蜀文》很快就传遍了汉中大地。

理所当然的,作为汉中大地的主宰,糜旸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这封檄文。

“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

在看到这一句时,糜旸心中是有赞同的,尽管他与曹魏乃是敌对方,但曹操的确有功绩,这点没的黑。

“今主上圣德钦明,绍隆前绪.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

当看到这一句时,糜旸就难免有些嗤之以鼻了。

曹丕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曹叡在位用这一句话倒也配的上,他怎么敢的?

而随着继续的观看,当看到“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雍州、骠骑诸军,五道并进”后,糜旸的脸上浮现一些有趣之色。

这样的进兵方略,他颇有似曾相识之感。

可接下来的内容,却让糜旸有些哭笑不得了。

“刘备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中更变违,背信弃义,可谓人神共愤。”

“加之糜子晟数逞奸恶,害我良将,今又盘踞汉川,窥视我边境,侵扰我氐、羌,害我良善百姓,彼之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也。

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今河西大胜,百族臣服,方内无事,蓄力待时,并兵一向,而汉中一州之众、分张守备,必难以御天下之师。

南方边鄙之兵,难以敌堂堂之陈。比年以来,益州曾无宁岁。征夫勤瘁,民困仓空,此皆诸贤所亲见也。

蜀相壮见擒于秦,公孙述授首于汉,汉中之恶,在于糜姓,糜姓一日不空,则天下永无宁日,此皆诸贤所备闻也。

今国朝隆天覆之思,宰辅弘宽恕之德,先惠后诛,好生恶杀。

往者刘琮举州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

正所谓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窥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

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追微子之踪,列陈平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

若梁州士民,悔然归正,弃糜逆而归王师,王师必保尔等安堵旧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岂不美与?若痴信糜贼,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愿详择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咸使闻知。”

糜旸在看完这段内容后,他问下方的法邈道:“这便曹真所发的《伐蜀文》?”

法邈都快急坏了,可是他却又不能不回答糜旸的问题,他只能点头应是。

在得到法邈的肯定之后,糜旸不禁大笑起来,他不屑地将手中的檄文扔于地上,而后口中嘲讽道:

“数十万雄兵在握,曹真却何惧我也?”

当糜旸说出这句话话,在座的梁州属臣先是一愣,然后他们便觉得糜旸说的很有道理。

说是这篇檄文名为伐蜀,可通篇大部分内容都在针对糜旸,鼓动梁州的士民背叛糜旸,好像将糜旸击败,整个蜀地都能顷刻间拿下一样。

若没有糜旸的点醒,他们可能还不觉得哪里有问题,但在糜旸的提醒之下,他们却反应过来,这不正是魏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最新章节第四百三十三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网址:https://www.wx74.net/412/412168/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