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粒子的真正身份!(下)(2/4)

作品:《走进不科学

是玻色子.”

随着两种粒子的模型代入。

一个个早先困扰着众人的数据异常,全部有了解答。

十多分钟后。

侯星远的助理高洪文匆匆找到了潘院士,朝他递来了一份尚有热度的文件:

“潘院士,方面进行了一次劈裂额外机制的验证,确定在Σ3的末态发现了两种粒子的迹象!”

“不过它们的能级分裂区间很小很小,只有520ev左右。”

潘院士接过报告看了几眼,朝他点了点头:

“我明白了,辛苦你了,小高。”

劈裂。

这是一种在粒子对撞实验中很少见的非常规验证方式。

它是对重离子碰撞过程进行的束流能量扫描,通过不同平均场势来解释实验现象。

主要就是为了分辨区段相邻粒子的细化属性。

即便是,一年到头可能也就会用上一两次劈裂验证,所以此前哪一方都没想到过这事儿。

而此时此刻。

劈裂结果的出炉,也正式代表着杨老猜想的正确性。

换而言之.

这个923.8e的信号,确实是两颗粒子共同发出的。

要知道。

在轮次相同这个前置条件下。

目前对撞能级最接近的粒子是Σ1580重子与介子,二者的能级信号相差57e。

而眼下这两颗粒子的差异数值只有520e,这已经不是正常理论可以解释的了的了。

因此在数学上确定了两颗粒子存在后。

一个物理层面上的问题又摆在了众人面前:

这种‘态’是怎么形成的?

随后威腾想了想,对杨老问道:

“杨,你还有什么看法吗?”

杨老闻言飞快的扫了眼身边的徐云,眼见徐云一脸乖巧.的表情,便摇了摇头:

“没有了。”

威腾的目光跟着看了眼徐云,语气倒是没明显的失望,毕竟他最大的压力已经缓解了:

“既然如此,我们就按照老规矩,先从粒子结构入手吧。“

“目前从量级上来看,至少它.或者说它们,在结构上应该是符合现有机制的。”

波利亚科夫等人闻言对视一眼,微微点了点头。

随后众人依次拿起桌前的另一份轨迹报告,认真看了起来。

此前提及过。

对于一颗复合粒子的相关属性,也就是判断它是模型的哪种粒子,可以从产生道的截面,衰变道的分支比等数据进行判定。

但如果要确定某颗粒子的组成结构和深层次的物理性质,那就复杂很多很多了。

因为这涉及到了真正的‘基础’物理。

“从对撞量级上来看,这两颗粒子应该都是强子。”

如同一头棕熊的波利亚科夫一边看着报告,一边仰头喝了口伏特加:

“不过它的手征特性却有点怪.莫非是η介子对它进行了修正?”

他身边的尼玛很快摇了摇头,侧着身子指了指某行数据:

“波利亚科夫先生,您看这里,磁距偏离的误差为万分之一点四。”

“根据经典电子动力学静态粒子模型的33矩阵分析,η介子的修正效果显然不可能这么高。”

波利亚科夫飞快的进行了一番心算,最终抿着嘴点点头:

“你说的是对的,尼玛。”

随后他又思考了一会儿,再次灌了口伏特加:

“如果不是η介子修正的缘故,那么就只可能是自由度的问题了。”

这一次。

尼玛没有再提出疑议。

众所周知。

物理学界把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称作为强子,强子包括介子、重子和刘华强,咳咳

其中最先发现的强子就是质子和中子,因为原子核就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接着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科学家从宇宙射线中陆续观测到了各种各样的强子。

这些强子的性质各不相同,包括质量、衰变周期、自旋、宇称等性质。

慢慢的,随着发现的强子越来越多,大家就开始想能否对这些强子进行分类。

而既然要分类,那么肯定要有个标准。

比如说我们会把人类根据长幼,分成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等等——在数学上的体现就是具体的年龄数字。

而在理论物理中,它们有个专业名词:

自由度。

在物理学界的努力下,重子最终被分出了重子八重态——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十重态。

别看这两个词读起来跟忍刀七人众似的,实际上这是粒子物理中非常深奥且重要的概念。

重子八重态中的粒子,自旋、宇称是相同的,但是质量却不同,质子和中子也可以归属到这里头。

而划分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进不科学 最新章节第466章 粒子的真正身份!(下),网址:https://www.wx74.net/413/41330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