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2/4)

作品:《文学入侵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的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讲的是什么?讲的是时间!讲的是时间易逝,凡人易老。

而《登幽州台歌》同样讲的是时间!感慨天地虽宽广,时间辽远,而吾生却有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则是一种畅达的,对自己才华的自傲,对仕途前程的期许渴望。

而《登科后》恰恰说的就是有一天终于“我才得用”,春风得意马蹄疾。

托马斯·康纳也正在飞速思考。他艰难地用之前硬记下来的中文,生涩地将这些拗口的中国诗词在心底背了一遍,忽将眉皱起:“不对。常,数量对不上。”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段难道对的是《拟行路难(其六)》?确实,鲍照也提到了“自古圣贤尽贫贱”,提到了圣贤。

那后面三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三句难道对《咏史》、《贾生》、《行路难》三首?

这数量和内容却无论如何都对不上啊!

有中国的文参团成员,本就熟悉诗词的,也心有不通。却不好在本就不熟悉诗词的外国人面前露怯,楞是道:“谁说这一段对的只是<拟行路难(其六)>?你仔细想<咏史>、<贾生>里都提到了什么?”

“‘白首不见招’的冯公和英年早逝的贾谊,不都是那自古‘寂寞’的圣、贤吗?”

也就是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一段就对了三首诗。

但托马斯·康纳还是想不通:“可是最后三句,和<行路难>的内容对不上啊。”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这,怎么琢磨都无论如何都对不上啊?

常教授抚掌大笑道:“你们这些学究,都想错了!想的太复杂了!小姑娘,你说吧。”

袁煦便怯生生道:“这些诗,是按<将进酒>里李白的情感情绪变化排列的......”

她是师范生,而《将进酒》恰是高中要学的重点诗文之一。

其中诗词的情感变化更是分析之重。

“情感情绪”四字才说口,一时被固有思维困住的众人恍然大悟,有几个研究诗词的,几乎不顾文本世界的困境在前,而要顿足叫好了!

李白的诗歌,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以充沛的感情喷涌,取代刻意雕琢。他常常是以情为诗,以性情为诗,辅以才华,饱满的情感情绪结合想象力,天然去雕饰的诗词自然而然喷薄而出,惊艳世人。

《登幽州台歌》整体诗作的感情基调是悲壮豪气而感伤的,而《将进酒》的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正是带着李白特有的悲壮豪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悲壮感伤之后,李白开始安慰自己和朋友们。

这几句里虽有一些自我安慰的意思,但那股子的欢乐与自豪情绪,却与《登科后》欢乐得意的情感基调正正对应。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一段的情感情绪,却在上一段自我安慰的欢乐得意后急转直下。

李白虽然觉得天生吾徒有俊才,但仍掩不住内心的“愁”,于是就借酒爆发了自己对社会、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对处境的沉郁之色、讽刺之意。

而这些愤懑之情,沉郁之色、讽刺之意。

对应的恰恰是《拟行路难(其六)》、《咏史》、《贾生》这三首的感情基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学入侵 最新章节第 172 章,网址:https://www.wx74.net/198/19891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