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风格(3/4)

作品:《核武皇帝

非常大,按照整个东北新军的规划,每个步兵团都设有辎重营,标配1850人,挽马1175匹,挽马的水平越高,整个辎重营的运输能力就越强。每个步兵营同样设有辎重连,标配580人,挽马385匹。

整个二战期间,德国陆军总计征召了121万匹军马,95%用于驮运物资,而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调动的军马数量比德国高一倍,这对苏德和整个欧亚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和我们印象中的苏德钢铁洪流不一样历史的真相通常都会让人垩大吃一惊。

宋彪不太懂骑兵,但他对这个数字还是很清楚的,中垩国这么庞大的国家,机械工业的底子薄弱石油工业的底子更薄弱,如果还没有足够好和足够多的挽马,对于中垩国陆军而言在五十年内都是一个极其恐怖的阴影和致命的缺陷。所以,宋彪现在非常注重对挽马和的培养,特别侧重于中等偏重型的优良挽乘兼用型军马的培育。

当然,东北新军目前也不缺军马,俄军在大规模撤退之时将大约三十万匹的军马廉价处理给宋彪,因为俄国真要用铁路将这些军马拖运回去也是个大问题而日军在锦州撤退时丢弃和在战争中被缴获的军马数量也很多。

即便是这种情况,考虑战争中的大量物资消耗速度,特别是在高速机动作战中,大量部队轻装突击行军,快速在敌军阵线中穿插作战之时,辎重部队所能提供的帮助是非常有限的。

在这种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部队的火力和机动性的平衡,就决定了一支部队特点和风格。

回过头再看军事思想对于部队的影响,宋彪和东北新军所选择的是苏沃洛夫的“机动、快速、猛攻”思想,也就是常说的在“关键地区快速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军主力部队”,总是要求比敌军更快的突击在敌军反应不及的情况下突然用大量优势兵力包围敌军以数倍兵力优势围歼对手主力以及消灭对手的关键兵力,占垩据敌军的关键位置。

这种特殊的和整个欧洲军事理论截然不同的军事思想必然将使得东北新军在装备追求上更侧重于灵活、轻便,以及补给上方便性,比如在迫击炮、轻机枪、步兵炮、重机枪的选择上东北新军就会更侧重于迫击炮和轻机枪,重机枪是肯定要装备的,步兵炮则基本不要。

如果在迫击炮和轻机枪之间要做一个选择,那肯定是选择更多和更普及的轻机枪,当然这两者的冲突性并不大,因为东北新军目前主要在步兵排一级列装的是60mm口径迫击炮,连一级配备77mm迫击炮。

在宋彪的预测和希望中,未来营一级直接列装81mm口径迫击炮,营一级配备105mm口径的迫击炮,除了20mm口径和37mm口径的速射机关炮外,绝对不要步兵炮。但如果是师一级的大规模军事作战,部队就必须大规模列装75mm、105mm口径的两种轻型野炮,在炮兵旅中大量配备120mm、150mm口径的榴炮和加农炮。

宋彪之所以要这么建设军垩队,正因为中垩国的疆域太大,这一点和欧洲各国是截然不同的,和日垩本更不同,所以东北新军就没有必要去生搬硬套德国的军事理论。

基于东北新军的这种指导思想,马尔托斯上校很清楚宋彪是肯定想要这种麦德森机枪,特别是在机枪弹可以兼容的情况,东北新军一定要大规模的列装麦德森机枪,并且是尽可能向班一级列装。

哪怕这个步兵班不要迫击炮,也一定要麦德森机枪,大不了就将迫击炮统一安置在排一级。

因为麦德森机枪的造价不菲,一次买入三千挺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也比较多,宋彪和马尔托斯上校就可能出现的各种都做了一番讨论。

班一级不列装迫击炮是东北新军在辽阳会战中已经得出的基本结论,主要的原因是补给太困难,如果麦德森机枪大规模列装部队,性能也非常可靠的话,马克沁重机枪又列装在哪一级呢?

东北新军在排一级列装60mm口径的迫击炮,采取了每个排单独设置一个迫击炮班的思路,该班配备12人,拥有两门迫击炮。

宋彪其实和马尔托斯上校讨论过一种30mm口径的步兵榴垩弹炮,和迫击炮的原理一样,这就是德国和日军的掷弹筒,试图列装在班一级,射程要求是100m。

考虑麦德森轻机枪列装后的问题,宋彪感觉部队必须列装榴垩弹枪,而与之对应的就是手榴垩弹必须采取英制球型,使得手榴垩弹在使用上和枪榴垩弹有完全不同的作战特点,相互能够匹配使用。

如果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能解决,并且在连一级单独设置一个重机枪排,配备三挺重机枪,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核武皇帝 最新章节第137章 风格,网址:https://www.wx74.net/0/88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