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列国赛马(2/3)

作品:《秦歌一曲

型,一点点的扩大,最后成为秦国军方的主力战斗军队,再后悔就迟了。想要加入,看看那些以本事上位者吧,怎么可能让出来?就算是国君下令,让你当了将军队头,可是下面那些一个个眼睛发红的牛人们会服这么个空降司令管理吗?

相比秦国国内没有建好的马场,北秦白于山的马场却是已经好了。白于山有三个农庄,分是魏庄、白庄、武庄。此外就是这兴建的白于山马场了。北秦人筑土为墙,把整个白于山给封住了,这样一来,就可以把那三百多匹的阿哈尔捷金马放在里面自由的圈养了。可以说,在养马一事上花费如此巨大的财帛,是让女相置疑的,但是北秦伯信誓旦旦的表示,我可以赚回来,这批钱绝对可以赚回来。这才作罢,同时也不可不提,阿哈尔捷金马的确是东方目前最好的马种。特别是其奔跑起来,又快又稳,试过的人绝对不会再想骑乘一般的马。

“秦国现在用的马是河曲马,也叫南番马。那些马的挽力强,速力中等,能持久耐劳。对高寒多变的气候环境有强的适应能力。在终年群牧的情况下,夏秋上膘快,冬春掉膘慢,表现体内沉积脂肪的能力强,体况随季节变化不显著。对一般疾病抵抗力强,常见的胃肠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很少。不过话说回来,那些马体质虽然结实但显粗糙。头较大,多直头及轻微的兔头或半兔头,耳长,形如竹叶,鼻孔大,颚凹较宽。颈长中等,多斜颈,颈肩结合较好。肩稍立,鬐甲高长中等。胸廓宽深,背腰平直,少数马略长。腹形正常。肢长中等,关节、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前肢肢势正常或稍外向,部分后肢略显刀状或外向;蹄大较平,蹄质略欠坚实,偶有裂蹄。毛色以黑毛、骝毛、青毛较多,其他毛色较少,部分马头和四肢下部有白章……”说这段话的时候,北秦伯正在卖弄自己在马上的一些小知识,这都是他在过去新疆学到的。

“阿哈尔捷金马,它是生活在天山上的原生马种,这种马的特点是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除了负重的能力,其它一向完美。我们说千里马、千里马,那一般都是假的,真正的马最快了,也就是将近一日百里。这种马就是了!一天百里,绝对可以,但是要顾及一下马的寿命……不过……”说这些话的时候,北秦伯就完全是要当推销员了:“两位小姐心地善良,一定会很爱惜马的,是不是?”

卓孙无华连连点头。郭秀儿也低头点动……由于低头,所以幅度也就很小了。

“很好!”北秦伯高兴的说道:“既然是这个样子的,那本君就可以很高兴的把马卖给两位了,所谓易求无价宝,难得千里驹,本君也不好要太多,随随便便,就一万金吧!”

“一万金?”郭秀儿也是吃惊起来,卓孙无华更是叫道:“千金还差不多,岂有万金之理?”北秦伯慢条斯理的说道:“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以实际的价格,千金都有一点贵,毕竟马只是马,它会老,会病,更是会死。这样一种动物,一万金自然是贵的没话说了。但是在北秦话不是这样说的。如果是千金,那你骑出去有什么面子可言?非万金不可,有钱就是不一样,一般人,想要这个价,还不可能呢!今后你看着,这马价上到十万金也是可能的。”

郭秀儿不解:“马价怎么可能上升到十万金?”卓孙无华却是明白了,道:“听说君伯在秦国也兴建了大型的马场,就是这个原因吧!”北秦伯笑道:“正是如此,天下大战,太过于残忍无情了,本君心怀天下,渴望世间大同,人人爱好和平……”卓孙无华无良的笑了起来,郭秀儿那么文雅的女孩也发出“卟卟”的笑声。北秦伯脸上有点挂不住,便收了口道:“既然君主们的心思都放在打仗上面,那就想个法子让他们转移一下自己的兴趣。你们两个也知道,打仗打得就是物资,打得钱,打得后勤,打得武器的替换革新,打得是马匹!”

“有的国家马匹是一种战力,比如秦、赵、燕、齐,这几个国家有着大大小小的骑兵。其中秦国目前最大也是最多,大约有五万整数,最多的时候有近十万。魏国的骑兵很次,一般都是当运粮的工作,赵国和燕国有着很强的游骑,可惜没有成军,当然赵国算是成了军,但并不是军队的主力,齐国算是有了骑兵,可是也不太多。算起来,还是以战车为主。齐国有万乘战车,但新老不一,燕国有精兵战车三千乘,赵国也有四到五千多乘,此外还有魏国,魏国现在有万乘以上。纵是战车,也是离不开马。天下马多矣,但马也是有好有坏的。”

北秦伯回笑道:“齐王就很喜欢玩赛马,特别是和自己的近臣一起玩。但他们太业余,不知道马的追求是什么,马追求的就是速度,是骑在马上,那种风都要在我们后面的快感!二位姑娘以为如何?”卓孙无华道:“君伯想要举行赛马大会?”北秦伯哈哈大笑,道:“正是如此,本君之意,就是要带动天下人一起玩赛马,多一点自己的娱乐时间,才可以嘛,而这些阿哈尔捷金马……嘿嘿……却是本君发财的关键!有了这批阿哈尔捷金马,谁可以赢我?他们赢不了本君,就会意识到本君的马的厉害,为了求马,到时他们什么价钱都会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歌一曲 最新章节第531章 列国赛马,网址:https://www.wx74.net/112/112326/425.html